close

 


「飛樑」是中世紀哥德式建築色之一,指的是傾斜的拱壁,作用則是減輕牆面支撐拱型天花板的負擔。而中國著名建築中,則有建於北宋時期的「魚沼飛樑位於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前方。 巧妙處在於呈現十字立交橋體結構「型如鳥之展翼若飛」,草乙 2005 年至山西尋訪古建築時,曾特地到此欣賞。不過我這「飛樑下地」可是真的「樑」只不過是閒置已久再進行加工而已。


工作室小通舖可臥可坐,除看書寫字外,也是同熟友飲茶談天的小空間,可一直以來想尋一質樸又厚重的矮桌而不可得。倉庫舊物中有一斷裂成兩片的八仙桌面,雖然桌腳早已散失,但木質堅硬厚重,色澤深穩。因年代久遠呈現自然而質樸的味道,很早就想拿來再利用,就是缺那桌腳懶得動工。而桌子想呈現又矮又沈重的感覺,則桌腳就要粗,或許角落放置一段時日的幾根舊樑,可以湊合搭配起來。


仔細端詳這桌面底部,其實是非常精細的工藝,不論溝槽、 榫接、滑邊都呈現古時木工師傅精緻的手藝功夫,太佩服了。首先複製榫頭,但僅勉強將兩片桌面接合回去。至於桌腳,只好運用這些木樑,重新鑿榫洞做榫接。其實我根本沒有木工電動工具,只有基本的木雕工具,平口刀、圓口刀、斜口刀都出來了,還好學過傳統木刻,削木鑿洞還不困難。但是做榫接還是得戰戰兢兢,畢竟完全靠手工,只是一刀一刀的鑿,自己都覺得是回到古代了嗎?而感到好笑~~~


經過幾天,終於搭建完成桌腳,確實只有榫接才能既穩固又質樸,這張矮桌可真是獨一無二的「飛樑下地桌」。




質樸堅硬而沈重的桌面,雖已斷裂,但背面呈現古時木匠的準精手藝。



舊木樑粗礦堅實頗適合當桌腳。



簡單鑿刀成為唯一的製榫鑿洞工具



榫接不能稍有差錯




桌腳終於拼接完成




架上桌面




厚實的矮桌適合搭配原有的木結構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采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