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東漢奇書《譌譊譜錄》中記載,古有奇獸,輒喜騺伏路邊,遇路人過,則攔路提問禮樂之理。若人回答不符於禮法與音律,則食之。時人甚懼,紛紛求禮習樂,一時世間守禮有序。此獸自稱「孁猯」(音若麟兒)身長丈八,雙面首,耳短尖翹服貼於雙側。面如獅虎,怒則睜眼如球,倦時息眼斜翹。前肢短而粗壯,攫物則厲爪橫出,餘時則掩,後肢稍曲但長而碩壯,奔襲甚速。尾細長呈卷曲狀附於臀上,喜坐姿。全身細鱗披覆,能人語,若服其意則閉一眼,若拂其意則瞠目食人,難窺其內心真意。時君王皆喜與之交往,詢禮問樂。然久不食人肉,則性情大變,常竄入民間危害,真是奇獸。「譌譊譜錄」則稱此乃「儒」字之由來,「孁猯」兩字各取其中「雨」與「而」字再由獸轉「人」字部首,隱隱然其描寫社會上某種階層人物真是傳神。也正是如此「譌譊譜錄」所記載奇文異事,常刺傷統治階層與士大夫,因此歷代皆成禁書,甚少流傳於民間,亦不見於書錄記載,這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

前些時覺得「孁猯」的外型描寫蠻奇特的,就試著塑其外型,立在庭院之中。鄰人則常問為何有一面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另一面則雙眼怒視。要解釋的話會落落長,只好說這是提醒自己,出外要睜大眼睛,回家後就要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當然常常惹得大家又是辯論一番了,呵~呵~~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采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